快捷搜索:

专家还是庙灰

一个人生病了,患了小感冒,于是他去找当地一位著名的健康专家把脉。保健专家非常专业,详细负责的为患者分析身体各个器官的运行原理。从古代的神农本草到现代的张悟本绿豆,从天体潮起潮落的大环境,到日常生活作息的小计划,他们全方位剖析了人类保健养生的基本理念。病人们很困惑,吓出一身冷汗,但他们不得不承认保健专家说的是对的。

没有得到任何治疗药物的患者,回到家后,越来越害怕,心理越来越不安,病情似乎恶化了很多。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家人去附近寺庙烧香,讨些寺庙骨灰,用热水喝了,出了一身汗,感冒居然好了。

这个人生小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都是对的,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解决当下的症结。专家理论就像灵丹妙药,放在哪里都可以,可以指引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规范人生规律。但是,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需求。因此,在提倡专家理念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寺庙骨灰进行心理安慰。

专家是北斗星,只发光,不负责。

不可否认,专家学者说的是对的,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实际操作来说,有些道理离我们很远。就像北斗七星,让你看清了方向,但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而且,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方向,最终能否到达目的地还很难说。对了,那真的是北斗七星的功劳;错了,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能。明明方向就在那里,你还是走错了。能怪谁呢?

这是专家的理论。听着这些独家秘方,对于厂家和代理商来说,仿佛是玻璃瓶里的蜜蜂。他们可以看到光明,但他们可能找不到出路。

是不是说专家的理论没有效果?当然不是,只是要分清哪些是虚拟的,哪些是真实的。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个人思想的不同层次。明明一个人的水平只有3段,他却总是提前接受9段的水平。你觉得它能值钱吗?就像一个小学生,你总是要求他学习大学知识。我们能说这个大学的知识没用吗?当然不是。但是,这些知识对现在的小学生考试有帮助吗?他需要的是1 1等于多少,而不是微积分。

虽然那些不寻求永生的人是在寻求片刻。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对行业未来趋势的研究和判断,但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和探索。专家的理论有时过于危言耸听,有时又过于杞人忧天。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参与这些实际操作,所以可以发挥他强大的想象力,分析出无限的可能性。可以说他没有责任,这些预测可能在多年后得到证实。然后,他会出名;也许多年后会被证明是错的。然后,他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最多会被指责吹牛,没什么损失。

我认识一个行业营销专家,现在挺有名气的。很多老板和店主都把他奉为神,把他的理论作为重要参考。所以这个行业的专家喜欢预测和判断,很多数据和感觉都是因为不负责而随便出来的。所以对于企业决策的选择,我认为专家的理论很重要,但是不能全信,只能作为参考,需要非常仔细的参考。和郎咸平教授一样,他的6 1理论很有道理,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些外企和外企背景下。如果一定要移植到中国和日化行业,也不能说他错了,但是管理骆驼是不是有点像管理兔子?

专家解决不了问题。他有很棒的两面性,可以带来精神信仰,也可以带来精神压力,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病人。所以我觉得本土日化企业可以听听先进的外脑需求理论,但是需要一些寺庙骨灰来做心理安慰。或许,更容易治愈我们的心脏病。

寺庙灰是救急药,不科学,可以安神。

缪慧,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他本身没有医学价值,而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心理安慰,才能根治当前的病根。我们都知道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所以,离我们越近的东西,越有价值。

当然,庙灰只是一个比喻。对于经销商和企业来说,什么离我们近,什么有价值?寺庙灰应该从哪里来?在我看来,现在的企业和代理商应该减少对专家的依赖,多从身边的例子中汲取价值能量。笔者总结了几种获取寺庙骨灰的方式:

首先,从同行交流中获取信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现实行为必须具有未来意义,才能形成持续的战略,支撑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框架。同行交流,至少大家都在操作同一个市场,思维、思考、经历的背景都是一样的,思维交流可以开阔大家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他身边的同龄人,他的商业背景,他面临的问题,他成长的方式,都和我们自己的一致。所以他的成功,他的经历,他的经验,在现实意义上是可复制的。

二是上下游链条的反馈。应该说,原料供应商、品牌制造商、代理商、零售商是日化产业链的一脉相承的蚂蚁。他们有共同的兴趣,有共同兴趣的群体都是朋友。所以,他们的意见会负责任。上游供应商,对国际流行的原料和包装材料、概念和效果有很好的了解,他们的建议对新产品的开发有重要意义;代理商和零售商直接为消费者服务,他们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更大的把握。所以他们反馈的信息是市场的直接需求,对于产品的改进和营销的提升有相当积极的意义。这些理论可能是肤浅的,看起来不太科学,而且像寺庙灰烬一样卑微,然而,可能是解决我们目前症结的良药。

三是从行业媒体获取信息。无论如何,行业媒体比专家更负责任。他们的报告不一定都是实用的,但至少都是根据行业的特点,尽力服务于行业的需求。因此,从贸易媒体获得的信息是比较实用的。就像《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它的信息论、内容深度、视野境界肯定不如郎咸平和马云,但我可以保证,从郎咸平和马云的嘴里,我们只能听到想法,却得不到解决方案。但是,在《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也许你能得到解答,这就是区别。

在这里,我仍然想继续肯定专家们先进理论的价值,他们对未来有远见。同时也想提醒各位大佬,虽然在目前对外脑的需求中,太阳穴灰很常见,但它可能是我们治疗的关键,也是定心的舒适。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