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本土日化企业的系列品牌梦

王富山一直试图说服他的老板。他认为,他们应该集中精力让公司的主品牌更成功,然后尝试推第二品牌,或者主品牌的延伸品牌。然而,老板李东红没有听取王富山的意见,而是决定在下一季度招募并大力推广第二个品牌。为此,王富山只能叹息。

王富山的企业是中国4000多家化妆品企业之一,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企业董事长是他爸爸,总裁是他儿子,品牌总经理是他姐夫,财务总监是他姑姑。然而,王富山只是一个普通的经理。他虽然在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上,但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本土日化要打造系列品牌

这是一家位于中国广州的化妆品公司,化妆品公司在中国的两大阵地,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广州。和广州很多化妆品公司的发展历史一样,王富山的公司也走过这样一条路:先是在广州兴发广场开店(南方方言叫“摆摊”),然后拓展日化批发和外贸。随着前几年日化批发和外贸的蓬勃发展,很多有摊位的商家立马自己开厂;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渠道改革的兴起,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日用品批发的利润率越来越小,同时外贸业务也在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专注于当地市场。此时,借助国内不断上升的内需市场和化妆品专卖店的新兴渠道,很多企业创立了本土的日化知名品牌。

在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中,王富山的企业属于中等规模。本土的大化妆品企业,有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有的正准备成为上市公司,但大部分品牌已经出售,成为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内需市场的跳板。还有很多优秀的品牌,但是现在已经没落消失了。

王富山企业的品牌属于市场的明日之星。其品牌诞生于五年前。短短五年时间,其营销网点达到近万家,年营销回报达数亿元。这样的经营规模对于本土化妆品企业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与国际大牌相比,这些数字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王富山说,他的老板李东红更关心销售付款,所以如果他开发第二个品牌,根据他们以前的经验,他应该可以在五年后每年支付至少1亿元。“但如果你这样想,如果你想真正做强一个品牌,说要打造百年品牌,那就完全成了口号。”

虽然王富山很清楚国际大牌有第二、第三甚至是系列品牌,国际大牌企业的系列品牌也有成功运营的,但他表示自己并没有看到几个中国本土日化企业成功运营系列品牌。

对于这样的问题,他积极向上司李东红建议,希望李东红能够慎重对待。他还认为,很多本土日化企业推出的品牌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企业更多的时候是把主品牌的钱转到了次品牌,造成了主品牌无法继续做强,次品牌生死不明的尴尬局面。更有甚者,很多主品牌被第二品牌拖累,最后连主品牌都没落了。”王富山说。

第二品牌,说我爱你不容易。

但是为什么李东红坚持推第二品牌呢?根据王富山的分析,首先进入化妆品行业的门槛很低。你只需要花点钱注册一个商标,然后你就有了现成的工厂,开第二个品牌是非常容易的。其次,老板认为所有的公司都至少有两个品牌在市场上推广和经营,他们的企业也应该至少有两个品牌。这是时代的潮流,这叫顺应潮流;再次,老板认为公司至少有两个品牌,可以提高保险系数。一个品牌遇到意外,另一个品牌可以继续做下去;再次,从品牌延伸的角度来看,打造系列品牌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者。比如主品牌定位为中高端消费者,延伸品牌可以定位为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消费群体;最后,从付费的角度来看,因为主品牌在渠道上的成功,老板认为打造第二品牌也可以利用之前的模式和渠道,更容易在市场上推广第二品牌。

虽然市场现实很残酷,但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本土日化企业正在尝试打造新品牌。广州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女老板侯晓蓉也告诉记者,她的公司明年会再打造一个新品牌,这个品牌已经是这家公司的第四个品牌了。

其实侯孝荣根本就不科学的规划品牌。她只是针对自己之前的经验和原有渠道的一些资源,打算推出自己公司的另一个新品牌,与之前推出的三个品牌定位略有不同。

她告诉记者,其实她自己也想过这些问题。公司应该强化一个品牌还是做更多的品牌造成规模效应?据她分析,也有可能集中所有力量去强化一个品牌,但这种成功的概率要低得多,而且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新品牌适时推出,可以利用公司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更容易从渠道实现销售回款。“再者,单一品牌越来越大,渠道网点越来越多,营销量越来越大,对管理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越大,面临的竞争压力越大,尤其是面对国际大牌的直接竞争压力。所以很多本土品牌最终难以抵挡这种压力,选择出售和退出。”

王富山认为,他们公司没有相应的人才团队来打造第二大品牌。“最致命的是公司的管理制度。”

王富山说,国际大牌能成功推广第二、第三甚至系列品牌,是因为国际大牌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最重要的是国际大牌企业组织有科学的决策体系和管理体系。“中国本土的化妆品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企业的决策者通常是几个家族的亲戚,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决策前无法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决策程序也非常混乱,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相对完善的经理人制度。再者,很多本土日化企业缺乏完善的企业文化,甚至很多企业的社会观、价值观有点扭曲。所以在自己的企业管理不健全,自己的经理人制度不健全,自己的人才队伍也缺乏的情况下,去拉长战线去开辟第二个品牌甚至第三个品牌,无异于自杀。不灭亡,就会造成损害市场的客观事实。第一,会造成中国化妆品品牌的混乱。二是会造成圈钱走人的不道德行为。第三,会加剧我国化妆品行业的浮躁之风。“(本文采访人物为化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