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欧莱雅与宝洁多品牌战略的异同

很多人知道兰蔻、薇姿、美宝莲,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们来自一个体系,那就是欧莱雅集团。刻意淡化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是欧莱雅的一贯风格。同样,在化妆品巨头中,宝洁集团旗下有几十个知名品牌,但与欧莱雅不同的是,在宝洁旗下品牌的宣传中,我们都可以注意到宝洁的产品被强调以显示其权威性。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多品牌战略,但具体操作各有不同。

同:市场细分,寻找差异

欧莱雅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号称是全球唯一只做化妆品的公司,在全球拥有25个国际知名品牌。1996年进入中国,2004年收购中国本土知名品牌小护士和玉品牌。这种收购,对于欧莱雅来说,不是第一次,也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正如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兰所说,“我们的品牌集合包含了法国的优雅、拉美的热情、美国的年轻、活力与潮流、日本的精致、中国风的古典,这些都用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我们的产品,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消费者,不管自己的文化背景如何,都能在我们的产品品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化妆品和所想。

显然,欧莱雅是从法国起家的,它的触角遍布全球。无论是在亚洲还是美洲,都可以因地制宜快速拓展品牌链,既能让国际品牌落地生根,又能促进本土品牌的国际化。比如收购羽西和小护士后,在国际化、配方、科研、广告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为了在中国推出一款全新的护发产品,通过五大国际研究中心的联合研究,150多位研究人员对1000多种配方进行了研究和评估,并在中国近5万名消费者中开展了关于头发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正式推出。说明其多元化战略并不是简单地从世界各地直接拿现有品牌,也不是把欧洲市场的品牌原封不动地搬到亚洲市场。

欧莱雅的金字塔战略可见其品牌结构。以他们在中国的彩妆市场为例。在金字塔的底层,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美宝莲,不仅在世界彩妆市场排名第一,在中国彩妆市场也独占鳌头。中高端板块有巴黎欧莱雅品牌,介于大众和高端之间。塔尖上有各种细分层次:阿玛尼、兰蔻、植村秀、羽西。这个金字塔,等级森严,秩序井然,是欧莱雅品牌交叉发展的基础。各个品牌在横向竞争中不造成大的冲突,在纵向竞争中也占有绝对优势。他们被清晰地区分开来,紧密地团结在群体的中心。比如在中国的管理方面,目前中国有17个品牌,每个品牌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管理团队、品牌经理、销售团队、培训团队、营销团队等。就像一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品牌都以非常独立的方式运营,但所有品牌都共享人力资源、财务、IT系统等等,既有独立的管理方式,也有集中的管理方式。

宝洁也是多品牌的成功典范,有几百个小品牌,80多个独立大品牌。其产品涵盖洗发护发、美容护肤、个人清洁、女性保健、婴儿护理、家居护理等多个领域。旗下洗发水品牌包括潘婷、海飞丝、飘柔、沙宣等。有汰渍、碧浪、欧喜多、波特等。牙膏好干净,香皂舒服,卫生膏涂包书;有化妆品SK-II,玉兰油,那威,伊卡璐,妮维雅等。此外,还有吉列、博朗、苏峰3、平克、金霸王等。

同样,P&G的多品牌战略是利用市场细分来寻找差异。如果把多品牌战略理解为企业在工商局注册几个商标,那就大错特错了。P&G的多品牌战略不是简单地给一个产品贴上几个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也不会重叠。以洗衣粉为例,宝洁设计了9个品牌的洗衣粉,分别是汰渍、Cheer、Gain、Dash、Bold、Dreft、1vorySnow、Oxydol、Eea。他们认为,不同的客户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组合。有人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人认为把面料做得柔软最重要;还有人希望洗衣粉有香味,碱性温和的特点。于是利用洗衣粉的九个细分市场,设计了九个不同的品牌。

宝洁公司就像一个熟练的厨师。它通过在洗衣粉这个看似简单的产品中加入不同的调味品,烹饪出各种美味的菜肴。不仅从功能、价格,还从心理上划分,赋予不同的品牌个性。

差异:不同品牌担保策略的灵活运用

应该说,P&G和欧莱雅在多品牌战略中采取了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他们的每个产品品牌都有不同的个性,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产品设计、价格定位、广告传播、渠道建设,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市场需求。

P&G和欧莱雅差异化营销的区别在于,欧莱雅的化妆品以“档次和价格”为品牌差异化标准,以情感表达和自我表达为品牌利益诉求点,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品味、档次和审美情趣。然而,P&G的洗发水、洗衣粉等。以产品的使用功能为品牌差异化标准,以产品的使用功能为品牌利益诉求点。

以产品的使用功能为利益诉求点的品牌多为中低档大众消费品牌,消费者关注的是其使用效果。企业品牌的良好声誉往往能保证消费者对其品牌质量、技术和声誉的可靠性。所以“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频繁出现,对飘柔、潘婷、汰渍、舒肤佳等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一个品牌以情感表达和自我表达为利益诉求点的品牌内涵,往往演绎出不同的品味、生活方式、身份认同和不同的审美风格。正如欧莱雅前公关总监兰所说,“欧莱雅卖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品牌之间的差异往往非常大,比如兰蔻、海伦娜鲁宾斯坦等奢侈品牌,其高贵的品牌内涵是大众品牌无法相比的。对于兰蔻和海伦娜鲁宾斯坦的用户来说,在大卖场购买化妆品并不能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品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公司的总品牌很难支撑各种不同的品味、身份和审美诉求。因此,欧莱雅在旗下不同品牌中刻意淡化自己的基调,以欧莱雅的中档品牌形象来保障和扶持兰蔻、海伦娜鲁宾斯坦等高端奢侈品牌,显然是不明智的。

事实上,P&G和欧莱雅在化妆品品牌的营销策略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SK-II是宝洁旗下的高档化妆品品牌,但P&G在推广SK-II时,为了突出其高贵品质,让SK-II以独立品牌形象出现,并刻意淡化与P&G的关系,生怕P&G大众日化的品牌形象冲淡SK-II高贵基因的纯度。

事实上,P&G和欧莱雅在品牌战略上的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两位品牌大师的才华。无独有偶,联合利华也采取了保证品牌策略,旗下很多品牌如力士、夏士莲等,其广告包装上都标有“有家就有联合利华”的字样。然而,联合利华旗下的高端品牌伊丽莎白雅顿有意分离与联合利华的关系。伊丽莎白雅顿的品牌推广中很难看到联合利华的痕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