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化妆品广告,要真实还是轰动?

“做化妆品,把广告做响就行了!”化妆品行业似乎有这样一个共识,广告对化妆品品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打开各级电视台,报刊杂志,各种化妆品广告,铺天盖地。然而,各地工商局近期公布的广告监测数据显示,在所有违法广告中,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最为突出,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夸大产品效果。

祛痘化妆品,广告词“一天小,两天短,一周有效”表达了确切的有效期;一些抗衰老化妆品宣称“让你的皮肤回到18岁”;祛斑产品号称“一周见效”;在各种洗发水广告中,所有模特的头发使用前后变化都很大,甚至颜色也不一样。一些化妆品广告也采用了一些实验数据来进一步证明产品的功效....................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广告宣称的效果并不科学。比如洗发水广告中的“头皮屑再也不回来”“头皮屑再也不回来”等广告口号,就不符合人体的生理条件。专家指出,头皮屑是头皮正常分泌代谢产物,不可能完全消失。对于承诺“天显著改善”的美白保湿产品,产品的效果会因使用者肤质不同而不同,无法用数字准确衡量。

此外,工商部门还发现,部分广告采用了利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产品功效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广告表达手段,容易误导消费者。其中,某化妆品品牌广告中“参加我的产品体验活动的女性,95%的人使用后都愿意推荐给朋友”的表述是最明显的违法情节。

虽然这些广告口号和诱导轰炸的宣传方式可以让一些不知名的消费者在某个阶段产生购买欲望,促进产品的销售,但是,当消费者使用产品后未能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就会对品牌失去信任,以后也不会对品牌忠诚,这对化妆品品牌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长期损失。所以,在夸张广告的刺激下,销量和知名度暂时提升的背后,隐藏着潜在的危机。对于逐渐成为日常消费品的化妆品来说,广告无可厚非,但真实才是基础。

工商局介绍,目前,违法化妆品广告一般含有以下情形:1)虚假夸大化妆品的名称、制备方法、成分效用或性能;(二)利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他人误解其效力的;(三)宣传医疗功能或者使用医疗术语的;(4)贬低同类产品;(五)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同时,工商也提醒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时,要自己试一试或周围朋友推荐,买适合自己的。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口号,不要被化妆品广告的奇妙效果所迷惑,尤其是那些有明显数据和立竿见影效果的广告。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