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中国式“药妆”何以为生?
杨亚、薇姿、理肤泉相信大家经常听说这些品牌。没错,就是深受国人喜爱的“药妆”。自从法国薇姿登陆中国后,“药妆”在中国大陆刮起了一阵旋风,各大企业纷纷加入“药妆”市场,其中不乏药企。但现在大部分药企的“药妆”都处于低迷或停滞状态。
资深化妆品从业者及相关专家表示,“虽然备受国人追捧,但‘药妆’在国内实际上并不被认可。”按照我国法律,一个产品不能同时有化妆品和药品。
“药妆”这个概念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敏感肌肤,使用彩妆;痘痘,用药化妆;肤色黝黑,药妆.很多人皮肤有点问题就会想到“药妆”。要问消费者,什么是“药妆”?估计很多人会说温柔不刺激;或者含有药物的化妆品;还有人认为“药妆”可以在医院药房获得。
事实上,所谓的“药妆”并不含药物成分。这个概念其实来源于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概念3354医学护肤。据统计,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的药妆销售额都是数十亿美元。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吴娟指出,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药妆”是由企业和医生共同研发的,通常只在药店销售。所有有效成分和安全性必须由医学文献和临床皮肤病学测试证明,并且医学护肤品不含公认的过敏原。
但在中国,“药妆”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055-79000只把化妆品分为两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化妆品部主任刘洋指出,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化妆品夸大宣传,使用“药妆”、“医用护肤品”等医学术语,属于违法行为。
不同于市面上的临床“药妆”。
因为没有药妆的概念,没有相应的监管标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药妆”概念最火的那几年,满大街都是“药妆”。销售人员夸大宣传效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所谓的“药妆”甚至含有抗生素、激素等。在吴娟医院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门诊,一些患者因乱买化妆品而出现皮肤问题。吴娟提醒我们不要自行购买所谓的“药妆”,并建议在医院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购买化妆品或药品。
尽管如此,一些针对皮肤问题的化妆品还是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并作为治疗之外的辅助手段。
“消费者对药妆的看法和我们医生对药妆的看法不是一回事。”吴娟认为,用医学护肤品来指这些有一定功能的化妆品更准确,更适合问题皮肤。比如有的化妆品专门用于创伤后皮肤屏障功能的重建,有的用于激光修复等。
宣武医院皮肤科主任朱伟也认为,用医学护肤品来定义这类化妆品比较合适。她所在的部门会有一些品牌的“药妆”系列产品进行临床试验,但主要是薇姿、雅漾、斯塔福德等进口品牌,没有国产品牌。“其实在中国获得的这些产品都是化妆品的品牌名称”。
“药妆”蓝海制药公司失败。
虽然不被认可,但“药妆”曾经在中国疯狂过。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0年中国化妆品总销售额达1200亿元,其中药妆的市场份额从20%增长到40%,而欧美日的“药妆”占各自国内化妆品市场的50%-60%。
国内外的巨大差距一度让企业普遍看好“药妆”这片蓝海。在药品利润率逐渐下降的背景下,“药妆”成了当时药企竞相争夺的一块“肥肉”。据知情人透露,当时国内50强药企都在推自己的药妆,包括圣火药业、同仁堂、康恩贝、马应龙、片仔癀、白云山、云南白药。但到目前为止,药企在“药妆”方面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
“‘药妆’的身份不明,很多药企都做不下去了。”北京陈鼎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指出,药企对日化行业并不熟悉,药店原本是药企最熟悉的销售渠道。在“药妆”如火如荼的那些年,药企靠在药店宣传“药妆”的功能,与普通化妆品竞争。“药妆”被叫停后,药企对化妆品销售渠道和终端不熟悉的优势消失了。“买普通化妆品,为什么要去药店?它是打着杜威化妆品品牌名的产品,在禁止宣传功效的情况下,你根本分辨不出来。”
中草药可能成为新的突破点。
“药妆本来只是化妆品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让产品看起来更有科技感。”资深化妆品从业者刘亮说。
刘洋也认为,企业对“药妆”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原则不能违背。“对于化妆品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化妆品自始至终不允许宣传医疗效果,与‘药’有明确的界限。”刘洋建议,化妆品行业发展越来越细化,各类化妆品更有针对性。企业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好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配方。
“药企如果想做一些功能性配方的化妆品,还是应该以中草药成分为主,有机会发展。”史立臣指出,国家政策并没有限制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如果不限制,就是允许。而且这方面是药企的优势领域,手握中药材资源。只要方法得当,就会成功。不过之前药企其实大多是从中药材方向进入“药妆”。他们为什么失败了?史立臣认为,关键是药企不能总把药店作为自己化妆品的销售终端,用做药品的经营思路来经营化妆品。他建议药企在经营化妆品之前,要多了解化妆品的经营模式。
涉及“药妆”的
市场企业
同仁堂:2001年,同仁堂进入药妆领域,是最早涉足“药妆”的药企之一。当时的主要产品是中药药妆,包括同仁本草、亦庄、李艳芳、派朗、佳宝乐等品牌。十几年过去了,同仁堂的“药妆”被业内人士称为三流品牌,十几年来业绩只停留在千万级别。不久前,同仁堂发布的2015年年报中,没有提到化妆品。
云南白药:2008年8月,云南白药正式介入“药妆”领域。然而,与云南白药牙膏在日化领域的成功相比,“药妆”面膜的销售业绩并不乐观。2015年半年报中,没有提到“化妆品”。
广药集团:广药集团是“王老吉”商标的所有者,从2011年开始在张之路扩展“王老吉”品牌,扩展到包括保健品、食品、药酒、药妆等多个领域。在GPHL 2015年年报的大健康部分,虽然提到了“药妆”的生产、R&D和销售,但后面提到的主要产品并不包括化妆品。近日,GPHL王老吉健康产业回复了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