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本土化妆品该向韩妆学习什么?高颜值包装是关键

国内的人做化妆品品牌一般都喜欢参考国外,其中被抄袭最多的——就是韩国品牌。经常遇到业内人士问“你知道那个XXX牌子吗?为什么卖的这么好?你没看到广告吗?我不能在强制商品市场造假!我们也能卖一整个韩国品牌吗?”

大家都很嫉妒,很好奇。为什么韩国商品如此受吹捧?如果我们能找出这个秘密,我们能赚很多钱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必须知道:

1.为什么韩国商品如此受追捧?

有几个原因:

1.“韩流”的生活方式

化妆品不仅仅是在卖解决方案,更是在卖生活方式。人们追求的本质上不是一个韩国品牌,而是韩国商品背后的生活方式。把这种生活方式推向消费者的,是一波又一波的韩剧。

女生对韩剧中的服饰很着迷,每部韩剧都会拿下一个彩妆品牌,不管是3CE口红还是兰芝/赫拉气垫BB霜,这都要归功于韩剧的推广。

2.“高价值”包装

韩国品牌以包装精美著称,这与韩国注重外观的文化是一致的。在明洞的化妆品店中,每一家店都被无数的中国消费者包围着,被店内夸张的包装所吸引,对每一件产品都爱不释手,眼都不眨地掏钱。

韩国品牌的包装有三个特点:(1)令人心动的色彩;(2)巧妙的结构;以及(3)非常舒适的触感。——,无论是视觉,触觉,还是结构创意,都让人眼前一亮。

3.“不同”含量的剂型

韩国人不仅喜欢研究包装,还研究化妆品内容剂型的图案,设计出一系列非常有趣的剂型,如(1)拟态(模拟咖啡、棉花糖等形态);(2)三态转化(从奶油到水到雾);(3)看得见的效果(如水滴)(4)交叉融合(如精华和膏体像八卦一样交叉在一起的质感)。

这些内容的剂型变化给了消费者直观的感受。——这么神奇?没用吗?

4.能感受到“高性价比”

性价比是一种感觉,不是现实。消费者在考虑性价比的时候,一般都是有参考的,比如对比国际和欧洲大品牌,对比国内品牌。很明显,韩国品牌无论是外观还是联想,都给人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感觉。

5.润物细无声的“口碑宣传”。

除了兰芝的梦妆喜欢打广告,其他韩国品牌的口碑都一般。这种口碑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无意的,更多的时候是广大代购不厌其烦的宣传韩国品牌。对于品牌来说,这些代购就是免费的广告牌,他们利用各种平台(电商、微信、微博、论坛、豆瓣等。)到处为韩货代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国货在中国太受欢迎了,应该把军功章的一半给中国的代购。

2.我们应该向韩国品牌学习什么?

我一直坚信一点:卖货不一定等于卖品牌;但是会卖品牌的肯定会卖货。其实很多化妆品企业在中国的销量远超韩国产品,但对品牌力始终缺乏信心。尽管广告无数,但和韩国品牌相比还是有心理落差。

我们在中国的品牌应该向韩国品牌学习什么?

1.设计产品的“销售阶段”

好的产品是品牌力的基础。品牌建设不仅仅是广告。好的产品是独特的广告牌。现在很多品牌都很重视包装和剂型。他们每个月定期去韩国旅游寻找可以模仿的对象——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只要不是完全照搬,借鉴好的品牌设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很多品牌也在请韩国设计师设计,但是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很简单,设计师被误用了,老板有太多的点子让设计师发挥。

2.做好“口碑宣传”

口碑宣传不一定要大力做事件营销,也不一定要请大明星做大广告。韩国品牌一般都是利用小人才或者普通人,不厌其烦的口碑宣传——个产品。他们只谈产品不谈感受和情绪,简单粗暴,但很有效。

这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宣传方式,非常适合中小品牌。为什么我说不适合大品牌?因为大品牌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必须逼着广告公司做一场轰轰烈烈的杜蕾斯营销,而且一定要创新!创新!创新!而且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率往往没有那么高,但是内部报表很漂亮。

3.努力做生活方式场景营销。

化妆品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并不新鲜。关键是怎么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品牌自己创造场景;另一种是品牌使用现成的场景。

前者是指一个品牌面对消费者的所有产品、店铺、广告的设计都要营造一种非干货、非产品的氛围。比如美丽说,长期以来一直在用“驻足赏美”的场景营销方式,塑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Innisfree的店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场景化的体验,让消费者体验到自然的济州岛生活方式,如同亲临济州岛。

后者通常依靠影视剧等现成的场景媒体。

3.不学韩国品牌?

这一点非常重要。韩国品牌普遍过于注重外观,很会玩外观,但对产品本身的含量要求不是很高,所以经常会出现使用后过敏或者无效的情况。现在的时代越来越透明,玩表面的把戏显然是不够的。我建议各位同仁好好研究一下内容,多花点精力在产品本身的效果和安全性上,这样品牌才会长远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