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盘点2016年十大化妆品质量事件

今天也是一年一度的“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来说,这通常是一个紧张的日子。重大质量事件会给品牌带来多大的危害?在“铬事件”中受伤的SK-II曾一度退出中国市场。“二恶烷”事件后,霸王的性能急剧下降,对原气造成严重伤害,但至今仍未恢复.

为此,我们对过去一年中该行业的主要产品质量事故进行了评估,例如一些不合标准的防晒霜通知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了该行业的广泛关注。除了一些“误判”,产品问题的真正原因值得业界反思。

品牌:新福分灵等

产品:护肤霜

问题原因: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和非法使用受限物质

2016年1月9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了一批不合格化妆品,包括新妇芬灵霜等67批产品,发现其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和非法使用限用物质。

品牌:OPI等

产品:指甲油

问题原因:甲醛含量超标

2016年2月,台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份未通过化妆品测试的产品清单。OPI、SHILLS和雪花公司的一种指甲油被发现甲醛含量过高。其中,OPI(GLITZERLAND NL Z19 15ml)的甲醛含量高达6221.5ppm,是标准的82倍。据了解,发现的3种不合格指甲油也在香港市场出售。

品牌:大量本地知名品牌

产品:防晒产品

问题原因:不符合《新规》规定

2016年7月至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连续4次曝光防晒化妆品问题,涉及174个品牌、319个批次的产品,覆盖了大量国内知名化妆品品牌。由于类似产品的集中暴露和涉及面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最近三次报道的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标签防晒霜与实际使用的防晒霜不一致,但都在标准范围内。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密集和大规模的曝光还是国家希望吸引企业关注和遵守的相关新规定。

据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将于2016年12月1日实施。《规范》校准防晒霜、防腐剂、着色剂、染发剂等。被添加和删除。为确保《规范》的顺利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6年6月发出通知,再次强调根据《规范》要求需要调整的产品应在2016年12月1日前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交变更申请。

由于许多企业没有及时申报产品,产品申报批准文件的到期导致它们被列入黑名单。

品牌:广州化妆品公司的部分品牌

产品:祛斑产品

问题的原因:添加禁用物质

2016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祛斑化妆品不合格通知。在4332批除斑产品中,检测出60批不合格产品。存在非法添加禁用物质的问题,失败率为1.3%。这包括名单上的知名化妆品品牌。

除了当地化妆品品牌的质量问题之外,进口产品在进入该国的过程中甚至在国内销售过程中也被检测到。这些事件也与国内消费者密切相关。

品牌:自然美

产品:墨粉

问题原因:作文错误

2016年1月,在主要美容化妆品名单上占据前三名的日本天然薏米乳液(佩兰薏米水)宣布,由于洗发水成分的误用,指定批次的问题产品被紧急召回。由于网络主持人的推荐,天然薏仁乳液变得很受欢迎,并成为一种购买炸药。它在中国的线下实体渠道销售,如屈臣氏、化妆品商店、进口超市和7-Eleven便利店。

品牌:爱情的名称等。

产品:护肤品

问题原因:支持材料不匹配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16年1月进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著名的品牌如橄榄,宠物名称和水之瑶都在名单上。然而,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6年5月发布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信息中,爱犬的名称再次被列为“未按要求提供证明或合格证明材料”。

品牌:一些韩国品牌

产品:护肤品

问题原因:标签不合格,添加了禁用物质

在2016年1月和2月进口的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中,许多韩国知名化妆品品牌被列名,或被发现“有效期内未授权使用进口化妆品”或标签不合格。

同时,中国《化妆品卫生规范》和韩国《化妆品法》中禁用和限用物质的差异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韩国化妆品中使用的成分在中国是禁用物质,但在韩国不是禁用成分。

品牌:约翰逊宝贝

产品:双升粉

问题原因:成分或致癌性

2016年,强生分别在2月、5月和10月被指控在其婴儿奶粉中添加滑石粉导致癌症。法院裁定,强生公司必须向三名受伤的消费者支付总额为8.7亿美元的巨额赔偿。据了解,滑石粉广泛应用于医药、日化等领域,但其原料中的石棉杂质已被国际公认为致癌物。

除了巨额赔偿,强生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2016年“全球最具声望的100家公司”中,强生公司下滑幅度最大,从16家降至44家。强生公司报告称,2016年第三季度消费品销售额下降1.6%,这被认为与强生爽身粉的致癌作用密切相关。

事件发生后,强生中国发表声明称,其婴儿奶粉中使用的滑石粉的质量、纯度和合规性符合最高标准。尽管强生公司声称这些产品是安全无害的,但后来还是在中国推广了一些“无滑石”产品。

品牌:汪华等

产品:洗发水等

问题原因:支持材料不匹配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6年7月发布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信息中,有12批化妆品不合格,汪华等品牌榜上有名。汪华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没有按要求提供证书”。此外,一些著名的韩国品牌被列入名单,因为殖民地的总数超过标准。

品牌:兰芝

产品:保湿牛奶,喷雾

问题原因:菌落总数超过标准

2017年3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方网站发布了2017年1月不允许进口的食品和化妆品信息,涉及403批,其中化妆品43批。由于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韩国著名化妆品品牌兰志贞清辉润肤霜和兰芝水活力喷雾(保温修复和保湿)被破坏。

包括兰芝在内的韩国化妆品未能通过入境检查的消息,在萨德事件引发国内消费者对韩国商品的反感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除进口品牌外,在本土品牌中,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信息,2016年共检测出663批不合格产品,集中在防晒产品、面膜和祛斑美白产品,分别占37%、20.8%和18.1%。然而,名单上有许多著名的国内品牌,其中3个已经超过10次。

然而,从化妆品中发现的问题来看,主要问题是证书不匹配,添加了禁用成分或限制物质超标,这些都是可以避免或改进的。

作为品牌基础的基础,产品质量是一把双刃剑。质量问题会使一个品牌失败。同样。优质的产品可以让品牌永存。我相信在市场的控制下,本土品牌可以更加关注产品问题,提升本土品牌的形象。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