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兰蔻、圣罗兰等产品被拒入境 欧莱雅再陷“质检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宣布,2017年11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口货物到达口岸接受监管,发现365批化妆品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不准入境。

许多著名品牌的口红、睫毛膏、粉饼、爽肤水、洗面奶、眼霜、面膜等产品被列入禁止入境名单,主要是因为包装不合标准。上述不允许入境的食品和化妆品已在口岸退回或销毁。

上面提到的兰蔻和圣罗兰化妆品都是欧莱雅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欧莱雅全球第二大市场。近年来,欧莱雅的品牌因质量检测失败而被拒绝或销毁。

业内人士表示,欧莱雅集团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其产品,以实现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

兰蔻和圣罗兰被困在“质检门”

公告显示,这些化妆品来自15个国家或地区,主要涉及其他7类化妆品,皮肤化妆品和口腔化妆品。不合格的原因是包装不合格、证书不一致和标签不合格。

据记者统计,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公司共进口了365批不允许进入中国的化妆品,共278批,涉及圣罗兰、兰蔻、科颜氏等品牌。所有不合格的原因都是“包装不合格”。

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赚了一大笔钱,但由于质量检测失败,其品牌被退回或销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17年3月,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不合格化妆品名单中,共发现兰蔻和圣罗兰的7支口红含有致癌物质,兰蔻的部分产品含有从腐烂动物尸体提炼的动物油等问题。

对于更加关注中国市场的欧莱雅来说,当上游品牌发展陷入瓶颈时,下游营销或渠道深度培育将徒劳无功。

业内人士指出,在质检事件的负面影响下,这不仅是消费者的不负责任行为,也有损品牌形象。“欧莱雅集团希望在中国市场实现长期发展,需要从源头上更加坚定地控制产品。"

强调绩效背后的危机

在大量未通过质量检验的化妆品背后,是中国市场的强劲消费需求。事实上,以兰蔻和圣罗兰为代表的欧莱雅集团的高端品牌近年来一直一团糟。

兰蔻的黑瓶粉底、眼部粉底、气垫面霜、圣罗兰的圆管唇膏、方管唇膏气垫粉蛋糕.正是在这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中,欧莱雅集团推出了一张精彩的商业报告卡。

欧莱雅集团2017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高端化妆品和护肤品已经成为业绩的增长点。第三季度收入为61亿欧元(相当于46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不包括汇率、收购和销售。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实现销售额14.2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09.4亿元),同比增长14.7%,这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已成为欧莱雅集团全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正是这些未被批准进入该国的高端品牌提高了欧莱雅的业绩。“当欧莱雅集团称赞其蓬勃发展的业绩时,它应该始终牢记产品是基础,十次成功的营销努力无法抵消信任危机。”业内人士表示。

近年来,在化妆品电子商务和新消费模式的冲击下,单纯的网络营销已经不能满足传统品牌的需求。建立新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模式已成为各大化妆品品牌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欧莱雅集团不断增加电子商务渠道的数量。

欧莱雅集团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欧莱雅在美国的总销售额

独特的营销和积极的电子商务布局无疑对欧莱雅集团的业绩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前,欧莱雅集团宣布,其设计美容品牌阿玛尼(Armani)将于2018年1月16日试运营天猫旗舰店。作为集团的强势美容品牌,阿玛尼将视天猫为新的增长点,发展品牌的网上购物体验。

然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个相互依赖的产业链来说,当上游品牌发展陷入瓶颈时,下游渠道发展也将困难重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