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商业与道德之:企业的商与道

最近马云有点烦。先是近5万网友系统性攻击淘宝商城部分大卖家,然后小买家集体通过支付宝提现。或许他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商业决定,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这已经不是马云第一次成为社会焦点了。然而,每次他的出现,他和他的生意几乎总是与道德联系在一起。马云此举被很多人认为是“过河拆桥,抛弃小企业”,有损社会道德,甚至有媒体暗指其下台。马云自己也很委屈,在微博里写道;“公司想赚钱很正常,不想赚钱才不正常。淘宝经历了九年的变态!九年来,我们从来没有考核过淘宝的收入,从来没有向淘宝要过一分钱的利润。今天不行!”

正如马云所说,企业的本质是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他们的每一个决策也都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事实上,商业与道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模棱两可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希望树立道德形象以获得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强行拉开商业和道德。长期以来,马云一直高调宣称淘宝实行免费政策。他被誉为“创业之父”,中小企业的保护者。这两年,马云一直在强调“家天下”的理念,以及阿里巴巴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这时候淘宝商城“有为”提高商家费用的举动,无疑与之前不作为阶段塑造的领袖形象相冲突。

把握商业与道德的平衡。

似乎即使是垄断最高的行业巨头,也难免会在商业与道德的交界处徘徊。

企业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占有社会资源,就逃不掉道德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既要有自己的盈利,同时又能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必须讲究道德。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也履行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它们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为国家财政提供收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心中的道德标准更具体:企业的产品是否安全,企业的服务是否到位,企业和企业家是否为社会做过公益等等。衡量道德的标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日化行业,像欧莱雅、宝洁这样的大鳄不得不时时保持警惕,在商业和道德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作为一个商业产品,企业不可能不想赚钱。为了生存、经营、养活员工和经销商、服务消费者,它必须盈利。如今化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巨头的压力,新企业的冲击,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想要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开发新产品,升级老产品,换包装,请明星,打广告。有些品牌还会免费送产品,开展卖抽奖产品等活动。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理解道德的含义,但很难把握商业与道德的关系。比如化妆品原料成本增加,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用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他们当然知道这是违背道德原则的,但碍于当前的利益,经不起诱惑。企业没有良心做出伤害消费者的事情并不少见,这和企业实力无关。尤其是近几年,无论是跨国大品牌,还是本土新品牌。频繁曝出产品造假、成分含有害物质、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真正的商业和道德兼容性

商业和道德是不是水火不容?其实也不尽然。有关人士表示,随着企业的市场定位从最初的产品营销观念发展到现在的社会营销观念,企业必须考虑制造市场

真正的商业与道德并不矛盾。——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认为,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伦理背景下进行的。离开伦理学,单纯强调人的经济理性,只会削弱经济学的预测能力。没有道德企业,就没有发展的基础。社会不要求企业不赚钱,也不指望企业家成为慈善家。毕竟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利益的,他们有权决定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就像虽然乔布斯没有赞助慈善事业,但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他的价值。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社会只希望他们能够诚实,有良心,有道德,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能够违背国家法律,违背社会道德和自己的良心,不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

事实上,许多企业承认自己的道德责任,有义务为社会做些事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无论是立白集团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小学开展公益活动,花王集团开展“花王粉红丝带”公益活动,还是自然堂创办“伽蓝奖学金”,丸美设立“非常关爱基金”,梅婷设立“绿色专项基金”……企业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自己的义务。有人说这是企业作秀。他们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赚更多的钱。其实就像一个伟人曾经说过的,“不管是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像争议人物3354陈光标,即使批评声再大,他也确实捐了钱,也确实有人得到了帮助,所以我们不能否认他的社会价值。而且在他们的行动中,宣传了公益理念,帮助了弱势群体。

李嘉诚说,要想正确投资一个企业,一定要看到它三年甚至五年后的情况。一个商人就像一个船长。一艘船只有眼光长远,才能驶得稳,走得远。纵观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他们都把道德和社会责任放在心上。

作为企业,至少“信、仁、义”才能赢得人心,赢得社会尊重,赢得辉煌的未来。

信任,让广大消费者互相“信任”。所有的企业都知道,诚信是企业生存的保证。消费者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消费者从信任中选择产品。企业应该回报这份信任。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欺骗消费者,给消费者提供放心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仁,用“仁”对待你的员工。企业的利润虽然是消费者给的,但是是员工创造的。尤其是化妆品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处处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一个连自己员工都不关心的企业,怎么会关心消费者?

义,用“义”对待你的经销商。大多数企业依靠经销商和代理商来帮助他们销售产品。对于企业来说,经销商是左膀右臂,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业内有人说得好:商人不是圣人,逐利是企业唯一不变的目标,不追求利润的企业注定长久失败,不赚钱的商人不是合格的商人;商人自以为是圣人是悲剧,所有人都认为商人是圣人是愚蠢的。但商业一旦与社会最基本的规范发生冲突,就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严惩,比如三聚氰胺、毒大米、地沟油。对于淘宝,马云没有错。错的是大家都把他当偶像,当导师,其实他只是个商人,一个极其精明的浙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