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化妆品行业间的合与争

有句话叫“商场如战场”,尤其是同行之间。同行共享同样有限的资源无可厚非,为了生存自然会拼个你死我活。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促销活动中,促销者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品牌,以赢得消费者。更有甚者,企业互相“拆台”,造谣。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国内化妆品市场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外品牌不断涌入,竞争压力加大。市场上缺乏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企业和经销商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但是同行就一定是敌人吗?很多消费者认为,相比零散的店铺,他们更喜欢去一些大型专业市场购物:“商品种类多,比较容易挑选。”其实类似的产品经常“扎堆”。每个城市都会有像“小吃街”和“化妆品商场”这样的专业市场。俗话说“独枝非春”“独木非林”,没有竞争就无法形成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就越大。同类产品的传播与市场份额成正比。

任何事情都是多方面的,有时候竞争也是合作。提到麦当劳,你一定会想到肯德基,提到阿迪达斯,你一定会想到耐克。像这样被消费者捆绑在一起的其他品牌还有很多。多年来,他们相互成就,而不是竞争对手。他们通过彼此的竞争,将一种消费文化和行业文化深深植入消费者心中。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都是赢家。

其实在化妆品行业,也有这样的企业,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

只是他们之间的竞争太个性太激烈了。相比整个行业,他们更看重自己。

近日,托里伯奇(Tory Burch)与雅诗兰黛(Estee Lauder)共同推出了该品牌的首个香水系列。这是服装品牌和化妆品品牌的合作。其实在化妆品行业,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像卡尼尔和美宝莲的销售渠道合并,同一企业不同品牌的合作;上海家化“双美”品牌在丝巾、t恤等产品上与设计师合作,是一次跨界合作。但是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却很少听说。

专业人士认为,如果同行业之间能够建立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比如康师傅和百事可乐的结盟,可能会给饮料市场带来新格局。“任何行业最怕的就是五大企业的强强联合。一般市场上会有这样的现象。排名前二到三的企业和排名靠后的企业市场份额会形成断层,前面的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相差不大。如果前五大公司都是强强联合,因为品牌的互补性,市场份额大,对行业就有定价权和洗牌权。如果使用得当,影响会非常显著。”

其实市场上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商家和消费者。企业更像是同一战线的盟友。“行业内合作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时候类似的企业联盟可以规避竞争风险,同时可以牵制整个行业的上下游,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企业之间可以合作交流,优势互补。”一位行业人士如此表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