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监总局重点监测六类化妆品
在“大量化妆品不准入境”的消息发布后不久,推进化妆品监管“风口”的新政策就已经出台。记者昨天了解到,为了加强化妆品监管,提高化妆品监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化妆品风险监测。在总结经验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局于本月9日制定了《化妆品风险监测工作规程》(以下简称《细则》)。
生产企业“留样”还是常态化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将对六类产品进行监控。除了“可能含有潜在危险因素的产品”、“发行量大、消费量大的产品”、“导致化妆品安全事故或引起消费者注意的产品”、“通过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产品”、“根据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存在潜在风险的产品”以及“技术上不可避免并导致有害物质作为杂质引入的产品”之外,还将进行重点监测。
基于上述六类化妆品的监测总结报告将直接提交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日化行业资深专家冯建军认为,上述法规的出台有利于更好地监管。
“与食品和药品相比,化妆品法规的建设一直滞后。欧盟和美国都有相关标准,但国内标准也比较落后。此外,管理需要进一步理顺。目前,化妆品监管处于多头管理状态。除了技术监督部门之外,卫生和药品监督部门、消费者协会和工商部门都是负责人。”冯建军进一步说道。
据其预测,随着法规等一系列新的监管措施的实施,化妆品制造商将在出厂前和出厂后保留样品进行比较,或成为常态。
广东强化质量责任人制度
事实上,由于法规和标准的滞后以及多重管理,近年来化妆品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1月9日消息,河北长喜贸易有限公司、济南雪宝邦实化妆品有限公司、大连和源日化有限公司、北京润生堂化妆品研发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35批次染发剂化妆品标示为代理(生产)不合格。此外,在近期未能进入中国的化妆品中,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公司进口的18种不同类型的圣罗兰唇彩和唇膏、2种科颜氏润唇膏、35种不同类型的兰蔻润唇膏、睫毛膏、眼线等产品因包装不合格被依法退货或销毁。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在上述法规出台之前,各地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促进产业升级。
去年12月23日,在广东省化妆品质量促进动员大会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管司司长郭长茂透露,2017年,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广东省开展了全省化妆品安全风险大调查大整改。以飞行检查为例,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了对200多家高危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飞行检查,责令110多家企业整改,查处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39家。
郭长茂透露,上述检查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落实主要责任。为此,广东将实施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化妆品质量责任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