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印度小店传奇:“COC模式”

2012年,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一只股权投资基金花了100亿卢比。12亿购买印度一家零售公司8%的股份。按此计算,这家名为“Fabindia”的印度公司当时的市值接近140亿卢比(约合2.83亿美元)。更让人惊讶的是,法比安迪亚和LVMH之间的调性其实大相径庭,并没有所谓的“豪华”概念。

Fabindia是“Fabric”(纺织品)和“india”(印度)的缩写,意为“印度纺织品”。它是印度最大的传统技术、技能和手工方法制成品销售平台。该公司与86,000多名农村手工艺人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并将他们的手工艺品销往城市。通过这一过程,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传统的印度手工业,而且增加了农村手工业者的收入。Fabindia仍然是一家非常赚钱的公司。来自印度212个地区的工匠向全国169家商店供应所有产品,使该公司成为印度最具竞争力的零售商。

2012年,Fabindia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亿卢比。50亿,净利润率8%,是其他同行的两倍。此外,Fabindia还以其“COC模式”(CommunityOwnedCompanies)而闻名。这种独创的组织形式兼顾了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适应了印度独特的市场环境。

法比安迪亚已有53年的历史。创始人不是印度人,而是一个叫JohnBissell的美国人。1958年,26岁的约翰辞去了纽约梅西百货公司采购员的工作,加入了福特基金会,前往印度指导农村手工艺人制作出口纺织品。

在印度,传统上,男人戴头巾,女人穿纱丽,许多村庄用代代相传的方法编织这些服饰。整个20世纪下半叶,很多美国人都对印度充满了好奇,乔布斯也曾去印度追求印度教圣人。这种趋势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审美偏好。随着对印度传统手工艺品了解的加深,约翰觉得这些色彩鲜艳的纺织品在海外很有市场。1960年,他用节省下来的20,000美元成立了Fabindia,向美国出口传统的印度纺织品。

法比安迪亚早期的产品主要是布料、地毯和家纺产品。材料取自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羊毛等。采用传统的手工纺织、印染和刺绣技术,突出了鲜明的印度风格。

1975年,在经营出口贸易的同时,Fabindia开始拓展当地零售市场。那一年,它在新德里开设了第一家零售店,销售室内装饰织物、棉地毯、家用亚麻制品等。20世纪80年代初,零售产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销售的手工编织和印花服装广为人知。但在1992年之前,出口仍是法比安迪亚的主营业务,零售仅占公司业务量的一小部分。

1993年,约翰的儿子WilliamBissell接管了公司的管理权。1998年,失去海外最大客户后,法比安迪亚全面进入印度零售市场,在各地开设连锁店,业务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知名零售企业。2000年后,法比安迪亚增加了非纺织产品,品类逐渐扩展到有机食品、个人护理品、手工饰品等。

法比安迪亚从不打广告,店面装修也不豪华。在新德里的汗市场,Fabindia的商店位于一栋三层建筑的二楼和三楼。门面极其普通,外国游客很容易错过。但在印度,Fabindia代表着传统工艺,优秀的设计和可靠的质量,能够将原始工艺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大部分产品来自印度农村,公司还向工匠提供各种支持,包括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甚至资金和原材料资源,帮助他们生产出既美观又让消费者买得起的产品。这些Fabindia在印度名声很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