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别吹黑哨”淘宝小二叫板工商总局

1月27日,淘宝官方微博以“一个80后淘宝运营者”的口吻发布的公开信内容引发关注。文章直接点名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部主任刘洪亮,称是在“砍好玩,打淘宝”,恳求刘主任“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淘宝上的假货”。淘宝,你真的不委屈吗?

1月24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本次监测共抽检样品92批次,其中正品54批次,正品率为58.7%。监测结果显示,化妆品正品率为66.67%;淘宝正品率最低,只有37.25%。

脱不掉的原罪:为什么说淘宝不不义?

消费是消费主义时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购物平台是消费欲望爆发的自然结果,也是互联网大势所趋。淘宝就是这样一个新空间。与集市、实体店等传统购物形式不同,网购要想形成规模,就要通过强大的外界刺激,将比传统消费方式分散得多的消费欲望聚集起来。外界刺激和平台模式是淘宝众多假货的两大“出生原罪”。

外部刺激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价格战。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要牺牲用户体验的不足,忍受物流等待。如果“外部刺激”不够强烈,就不可能产生用户从传统购物向网购过渡的动力。最终消费者对购物平台的期待只是价格“更低!”再低一点!因此,以正常价格消费是失败的。

另一方面,平台模式要想达到规模效应,意味着准入标准要放宽,也决定了深度监管的难度,尤其是超过门槛后,深度监管几乎不可能。淘宝说它是一个拥有百万商家的平台,本质上代表了它所能达到的监管深度。平台的扁平化似乎缩短了与用户的距离。事实上,平台模式是基于标准化服务的。再加上淘宝不是自营,全靠商家的中介作用,使得消费者和平台之间的联系处于一种极其弱弱的关系。除了价格形成的吸引作用,根本没有护城河的概念。最后只是商家以次充好而已。购物平台为了保证交易量,从商家那里抽取更多的佣金,对商家的行为视而不见;虽然用户知道购买非正品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非常接近自己要求的产品。虽然有一些区别,但是靠他们也是可以的。正版产品根本不足以支撑这样的生态生存。这样一来,淘宝自然成了正版率最低的网站。

工商总局回应:所有抽检均由第三方进行。

27日下午,SAIC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处副处长杨红峰回应了淘宝小二的问题。据说这次抽检是委托第三方进行的。抽检的目的是发现违法线索,目的是通过抽检发现问题,维护消费者权益。“非正品”并不都是“假冒伪劣”。非正品包括假冒伪劣商品、翻新产品、未经授权的正规渠道、内容与宣传不符的产品、没有3C认证的产品、中国大陆非官方正品等等。

据悉,今后工商部门将把网络交易商品抽样监测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抽样结果

资料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正品占58.7%,非正品占41.3%

淘宝51件37.25%

聚美优品3件100%

ZOL商场1件0%

JD。COM 20件90%

天猫7件85.71%

1号店10件80%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