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揭露医美行业10大未解之谜!民营医院“唯利是图”

所有的学者、投资机构和业内人士似乎都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但市场上80%的机构都不盈利,7000元的获客成本侵蚀了机构的利润空间。医美行业逐渐成为毛利率高,净利润率极低的‘畸形行业’。医美市场前景万亿,但仍处于大、快、乱、散的氛围中。如何成功生存,抓住火箭,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重点。

困惑:资本入侵和绝大多数无利可图的机构。

2015年以来,大量资本在医美行业布局。不仅红杉资本、经纬、IDG、赛峰等财务投资人投资了医美APP,恒大、苏宁、朗姿、华邦制药等产业资本的医疗机构也纷纷投资。华汉、利多等上市机构也在扩大机构数量。资本热潮背后,医美机构的净利润率堪忧。

困惑:公立医院体制的困境与民营医院的“唯利是图”

作为公立整形机构代表,武汉协和整形医院孙家明院长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着“治疗、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任务。同时,他们被体制所困,如同笼中之狼,无法进行市场化运作。但是事业单位用什么留住好医生呢?武汉谢赫提出了“整天工作,准备土壤,中间修剪生殖器”的经营范围,将业务触角从整形美容的基础医疗服务延伸到医美消费医疗领域。孙家明院长也建议民营医院不要做整容、变性、隆胸等高风险低利润的手术。毕竟公立和私立医院在科研和技术水平上相差甚远。

同时,民营医疗也是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在医疗创新、服务流程、管理效率等方面超越公立医院。以华为代表的一批民营医院也在积极开展科研和认证工作,民营机构的努力有目共睹。

困惑四:回归医疗本质和营销有什么关系?

“回归医疗本质”是近年来医疗机构喜欢标榜的口号,梅沃斯论坛的论调也颇为流行。一个机构如果不标榜回归医疗的本质,就是黑店的代名词。但是,回归医疗的本质是让医生当家作主吗?就是不要广告营销运营管理的考核吗?我觉得很多机构都没有想清楚回归医疗的本质。

在高喊回归医疗本质的同时,很多机构都在尝试从医学、美学、相面学等角度学习如何发展百万订单,如何挖掘求美者的“终身价值”和“客户资产”。行业内也充斥着“微整形教父”、“隆胸王子”、“肉毒杆菌女王”等过度包装现象。

困惑:医生是自己当老板还是专心做好医生?

民营医疗机构都在抱怨百万年薪留不住医生的心。的确,博士创业这个话题今年特别火。医生创业是必然的吗?韩国和台湾省好像是。医生创业要跨越资金、管理、运营等多重障碍。“不会管理的医生当不了好老板”这个问题颇具代表性。

与韩国和台湾省的经历不同,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博士自主创业的趋势在下降。毕竟创业需要医疗技术之外的太多因素。好在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探索,比如盛佳欣的全员合伙人制、医生运营团队等,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困惑:焦点和跨界冲突

行业内往往存在一种乱象。公立医院看不起私立医院,私立医院看不起生活美容转型的医院。在

这一次,梅沃斯PPT中被引用最多、争议最大的一页,是欧华美科CEO袁兵对2016年医美趋势的判断。最令人震惊的结论是“医美顾问会失业”。的确,公立医院基本不设顾问岗位,华邦制药旗下的马恩皮肤也不设。

这边还在讨论医美行业的“去咨询化”,那边的咨询师大赛正如火如荼。会上,通信行业的大咖和教父们分享了多年的沟通技巧和客户黏住技巧,利用传统相面知识提高客户忠诚度。百万大单的出现看似顺理成章,各种辅助产品依然热衷于提高用户粘性。

咨询师是不是没有回归医疗本质的罪魁祸首?我们坚信咨询师是医美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顾问这个职位细化了产业链分工的粒度,分工的细化是任何行业有效率的前提。

困惑:一边拥抱互联网,一边从空中走到地面。

美国的医疗机构尝到了百度的甜头,知道拥抱互联网才能有明天。在百度竞价将互联网上的获客成本推至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后,很多机构将营销触角放在了地面推广上。医疗机构走进酒吧、校园、公交车站、商场……期望以地回馈空气。

9:困惑:难以自圆其说的APP,抱怨没有提高行业效率

“魏则西事件”给医美行业带来了震动。成本翻倍,效果减半,甚至买不起百度,去百度的想法相当流行。这给重度垂直医美APP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个美沃斯医美APP也是极其活跃的一部分。从前端获客、品牌建设、医生工具等角度,期待分一杯羹。当然,我们都画了一个大蛋糕。然而,2015年中国医美APP几大龙头企业的GMV都没有超过10亿,与1000亿的总产值相比,市场份额不足1%。应该说APP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医疗机构开始排斥APP,认为医美APP降低价格,加剧价格战,给客户造成低价的假象,难以提升订单。医疗类APP似乎只在前端获客方面有帮助,对行业效率提升作用不大。

困惑十:火热的医美APP创业潮和千人千面的产品

虽然目前医美APP的市场份额很小,但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为医美创造了新的巨大想象空间。从2014年开始,大量医美app应运而生,角度和侧重点略有不同。但是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市面上几十个医美app不仅名字相似,而且大多沿用社区电商评论团购的模式。

在本次论坛上,除了上述引起争议的谜团,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行业的一些共性和趋势,即医美行业在行业规范、投资结构、运营管理等方面越来越精细化。组织更加重视“客户资产”的管理,开发用户的终身价值;机构的营销重点从单一项目转变为漂亮的项目组合;行业格局逐渐向更高的产业集中度和机构专业化转变。

作为新兴行业之一,医美行业受到关注并持续火热是必然趋势。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各机构、各团队都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决策和整合。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泥潭。在医美环境动荡多变的时期,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在这种趋势下,无论有多少困惑和冲突,总是隐藏着机遇和挑战。我们是否真的能在机遇中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需要每一个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