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本土日化走出“赢者的诅咒”

护士被欧莱雅买下,C-ray国际“嫁”德国拜尔斯道夫,大宝易手强生。人们的印象是,一批80、90年代成长起来的日化品牌,从创建、快速发展到扩张,再到卖给外资,都无法摆脱“赢家的魔咒”。但现在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一批本土日化品牌逐渐走出了相对成熟的发展,开始考虑走国际品牌路线。

近日,记者了解到,本土日化企业伽蓝集团已经制定了国际化战略,正在积极筹备上市。据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英介绍,近年来,伽蓝集团旗下自然堂等品牌在中国的超市、卖场、化妆品专卖店发展势头强劲,去年销售额达到30多亿元。

根据国际化品牌战略规划,伽蓝集团于2009年进行了企业重组,为伽蓝构建了国际化发展道路,同时也满足了资本市场的要求,为未来上市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事实上,不仅是伽蓝,上海家化的“佰草集”也在出海的过程中。上海家化相关人士透露,2008年走出去后,佰草集在海外第一站法国的月销售额已经达到10-20万欧元,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市场。

自去年7月3日成功赴港上市以来,王霸集团也是动作频频,从之前的“草本山寨”到试水中医护肤高端市场,再到推出男士高端中医护理系列。希望王霸集团借助日益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实力,涉足更广泛的日化领域,以国际化为目标,朝着打造个人和中草药家族国际领先企业的目标迈进。

“现在这些本土化妆品公司有这样的实力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化妆品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刚认为,未来5到10年,像伽蓝、王霸这样的本土日化企业的能力会有很大提升,借助资本市场会走得更远。一方面,如果他们上市后资金充足,可以有更多的规划;另一方面,他们的财务状况会更加透明,治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向更加正规和主流的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令本土日化企业遗憾的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但国人却没有自己的世界级品牌。目前中国市场的现状是,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占中国化妆品总销量的80%,本土品牌仅占20%。其中,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占据中国化妆品的绝对优势,本土化妆品品牌则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郑春英告诉记者,为了纠正一个错误的品牌认知,调查显示,中国品牌正在崛起并扩大影响力,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中国品牌已经逐渐取代国外品牌,成为消费者的宠儿。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中国品牌。

日化行业专家陈告诉记者,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中国本土日化品牌已经全面复苏。2005年、2006年,欧莱雅、SK-II等洋品牌称霸全球。当时在中国的百货商场,本土品牌没有立足之地,但现在蛋糕的最后一块奶酪已经揭开,佰草集、自然堂等品牌加入了与外资品牌的竞争。

在吴志刚看来,与上一批日化企业中的小护士相比,现在崛起的这些本土日化企业,如伽蓝、王霸、相宜本草等,更看重日化产品的高价值。“不同的是,以前的低端定位品牌注重渠道和广告,而现在这些本土日化企业更注重品牌营销和化妆品的溢价。”

陈认为,目前本土日化品牌在营销和理念上做得很好。为了与国际品牌竞争,我们应该把科研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位置

差距是发展的动力。郑春英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日化市场人均消费水平为6.5美元,而国际平均水平为36.2美元。他认为,如果中国市场能够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它将增长6倍。虽然伽蓝自然堂等品牌的消费者覆盖全国,年销量已经很大,但郑春英表示,目前伽蓝在一线城市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和国际品牌抗衡,但这是他们发展的机会。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