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玩定制的游戏?
最近,玉溪和东方道济开始化妆品定制服务。业内人士认为这不是炒作,因为他们有实力运作这种模式。
定制这个词并不新鲜。从家电到衣服,各行各业都有。而且,早期流行的C2B模式其实属于一种定制,只是这种定制并没有蔓延到化妆品行业。
玉溪和东方道济的定制模式被认为是终端营销的创新和积极探索。
化妆品的定制不是不成功,而是业内人士认为高端产品的定制更容易成功。第一,定制化是指厂商生产的产品开始从标准化过度到非标准化。以前一个配方卖给一千个人,现在要从一千个人里面给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个配方。R&D、人力、操作、材料等的成本。是不言自明的,需要足够的利润来支撑;另一方面,高端人群的消费要求严格,这方面的需求更多。
当然,化妆品定制是个好概念。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而且因为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皮肤特征都不一样,都是个体特有的。传统的护肤方式是从已经做好的专业护理产品中选择适合客户皮肤的产品,形成一套属于客户的护肤方案。这是一种现在广泛使用的专业护肤方法。但是每个顾客的皮肤不可能都一样。这样一来,客户使用的产品难免会被冠上和磨损。‘测肤定制’的护肤方式是化妆品工程师根据每个人的皮肤状况设计专属配方,加强了护肤品的针对性,扭转了护肤品只有一万人(配方)的不合理局面。
但有观点认为,这种定制方式目前并不适合国产品牌。而且只有少数外国品牌在尝试。第一,国产品牌不具备成熟的品牌和运营基础来运营定制模式;第二,定制需要非常高水平的科研支撑,目前的国产品牌还很难达到这些标准。第三,本土品牌在国内消费者眼中并不是‘高质量’的代名词。正因如此,严格按照配方生产的产品尚且存疑,更何况定制这么难的要求?消费者会放心吗?
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下,化妆品定制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备受关注。虽然国内也有一些品牌和连锁渠道在做这项工作,但由于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并不适合大多数企业。目前资生堂、雅诗兰黛、宝洁等国际大牌还在玩这个游戏,他们只是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