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宜的末日到了?
据最新消息,刚刚在美国完成上市的法国香水巨头黄凤英,上市首日下跌0.8%。根据该公司此前披露的招股书,2010年收购的来自中国的护肤品丁家宜耗资4亿美元。由于业绩不如预期,已经贬值。
丁家宜的营业额只有7亿?
根据黄凤英收购中国护肤品公司丁家宜的细节,收购总额为24亿元人民币(约合3.517亿美元)。付款后,黄凤英持有丁家宜100%的股份。然而,收购后,丁家宜的销售情况并不如预期的好。对于丁家宜品牌目前的表现,有业内专家认为,从销售情况来看,黄凤英收购后,在丁家宜的销量并没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目前,丁家宜的营业额可能只有7亿元左右。
事实上,从收购谈判开始,丁家宜品牌的销售利润就因市场成本下降和竞品占据市场份额而呈下降趋势。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黄凤英当时收购丁家宜,是想通过丁家宜的渠道快速打开中国市场,但收购后并没有在营销方面投入太多。
因此,在许多人看来,丁家宜很可能会步“小护士”的后尘。2003年,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小护士'和欧莱雅下属品牌之一Canil进行合作。借助‘小护士’的销售网络,卡尼尔实现了两者的资源互补。五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几乎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了。
从现在来看,丁家宜还有一些品牌资产和渠道资源。行业专家冯建军说,渠道和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有渠道优势但没有相应的品牌资产,就不会有更多的分销资源。'
丁家宜核心高管的流失
早期,黄凤英在收购丁家宜的计划中承诺保留丁家宜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但今天的事实表明,由于丁家宜的表现不尽人意,黄凤英面临着一体化的问题。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丁家宜的核心高级管理团队已经离开了丁家宜。
按照最初的M&A计划,当时的丁家宜创始人兼董事长庄文洋不仅是丁家宜的掌门人,还是黄凤英中国区美妆业务的首席执行官。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庄文洋就提前辞去了‘三年’的职务。
人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庄文洋离开了丁家宜,与此同时,核心团队也离开了——有的被庄文洋带走,有的出去创业了。从灵魂人物到核心团队,都不复存在。冯建军说。
此外,一位前丁家宜高管透露,黄凤英在收购后空降了一些经理,希望与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团队合作,这导致了一些团队冲突。
在冯建军看来,外资并购本土企业的整合仍面临一定的文化融合挑战,也存在本土职业经理人权利被抬高等问题。
黄凤英很狡猾。
其实对于黄凤英来说,收购丁家宜主要是利用丁家宜的销售渠道,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1996年,黄凤英已经收购了当地著名的日化品牌玉溪,但玉溪被收购后并没有太大进展。2004年,黄凤英将羽西出售给欧莱雅后基本退出中国市场,其在中国的阿迪达斯和瑞米业务也被上海家化和美谛高丝出售。此后,鉴于中国的巨大市场,黄凤英又开始在中国寻找发展机会,待售的丁家宜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收购丁家宜后,黄凤英还退出了原来由上海家化代理的阿迪护肤品和香水业务,以及由美谛高丝代理的瑞米业务。
2010年,阿迪达斯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左右,而通过丁家宜的渠道,2012年阿迪达斯的销售额达到3-4亿元,增长了近一倍。
此外,通过收购增加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也是黄凤英的策略之一。从黄凤英的财报来看,新兴市场也成为黄凤英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新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而
但是,目前黄凤英在中国的市场并不是特别理想。瑞米品牌并没有太大的进展,目前在丁家宜的销量下滑也拖累了整体业绩。丁家宜,还是会步“小护士”的后尘?还是‘咸鱼翻身’?科迪,你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