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天安门秘密翻建的内幕:国徽背面竟写了他的名字

1988年,新年的第一天,东四人民商场的退休员工高喜武幸运地成为第一个登上天安门门的国内游客。据说那天他前面有三男一女,但都是年轻人。

今年是天安门城楼对外开放的第27个年头。事实上,早在1980年,李先念就提出了“天安门之门可以向群众开放”的主张。1984年,一位名叫“华兴”的老人给胡耀邦写了一封信,要求打开天安门门,让人们参观。

天安门广场

那时候,中南海已经凭票向游客开放,但天安门城楼仍然是游客的禁区。华兴老人的呼吁引起了胡耀邦的注意,这直接促成了四年后天安门城楼的开放。

1988年,新年的第一天,东四人民商场的退休员工高喜武幸运地成为第一个登上天安门门的国内游客。据说那天他前面有三男一女,但都是年轻人。

天安门城楼

他们没有登上这座塔的原因是他们觉得10元的门票有点贵,他们放弃了高马德西武。美国游客卡特和他的妻子成为当天第一对登上这座塔的外国游客。作为纪念,天安门城楼的工作人员给了他们一个鲜红的证书和一个景泰蓝花瓶。

在过去的26年里,天安门城楼接待了6000多万中外游客。但如果没有华兴老人的信,没有胡耀邦的决定,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这一切。当你喝水的时候,别忘了挖一口井。

天安门

1984年9月,一封署名“华兴”的信放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办公桌上。人们写信要求开放天安门城楼供人们参观。

国徽

信中写道:“我于1954年从上海来到北京。30年来,每当我去天安门广场,仰望天安门广场的大门,我总是梦想着有一天我能爬上‘祖国的心脏’。把我的祝福告诉身边的战友。有人说这是幻想,白日做梦,但我深信有一天,梦想会实现。

以前谁想到他们能参观中南海?现在不是实现了吗?当然,天安门门的开放必须确保安全,但只要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必要的措施,安全是可以保证的。“这封信得到了当时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被万里、胡启立等领导圈定后,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作出批示:“请提出具体办法,报请中央批准。"

始建于1420年,原名为天安门广场的承天门。当时只是一个三层的木牌楼,黄瓦飞檐。1457年,承天门毁于闪电和大火。当它在465年重建时,它从拱门式改为宫殿式,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

1644年,李自成攻陷都城,承天门再次毁于战火。七年后,顺治下令重建,并改名为天安门广场。然而,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已不再是顺治皇帝留下的纪念碑。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天安门城楼受损变形。事实上,早在1965年,有关方面就提出了重建天安门广场的想法。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搁置了重建问题。

毛主席八次登上城楼迎接从全国各地串联来京的红卫兵,使天安门广场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然而,天安门广场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完全消除。

国徽

1968年,天安门广场的重建再次被提出。次年,毛主席批准重建天安门广场。他提了八个字的要求:原样不变,大小不变。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安门国徽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不可能有任何改变。

毛主席对重建工作的具体指示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误和失败。请注意随时纠正。”后来,它被印在重建天安门斯夸尔的纪念匾上

1969年12月15日,天安门广场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十二天后,一个崭新的天安门广场出现在世人面前。重建后,天安门广场增加了87厘米。据说已经恢复到应有的高度了。重建9级抗震设防。

六年后的唐山大地震后,天安门真的站住了。如果不重建,即使老楼能挺过唐山大地震,成为危楼的概率似乎更高。1976年,天安门广场是毛主席追悼会的主要场所。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建是及时和必要的。

天安门广场的重建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以它自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山脊两端的大吻本来就是龙。有人建议改成井冈山、延安或工农兵等革命图案。北京也正式致函国务院。

但琉璃厂并不知道。他们仍然发射龙。因为工期紧,等上面同意了再烧也来不及了,只好作罢,但瓷砖的设计还是由龙纹改成了向日葵。谢富治还要求将斗拱由木结构改为玻璃钢结构,被周恩来以毛主席指示为由推了回去。

正值风华绝代的江青,自然要过问重建工作。她在工地走访时了解到,工人都是三班倒,完全没有业余生活。她当场决定邀请工人们去看样板戏。

第二天,所有的施工人员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观看《智取威虎山》原版。对于重建工作,江青似乎并没有过多的发号施令。否则,周恩来的压力会更大。江青不是谢富治,既不好听也不难听。

重建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是挂国徽。周恩来指责说,天安门广场是马列主义的大平台,如果国徽挂得不好,人们会笑话我们。他要求派一个可靠而严肃的人来关上这扇门。

在天安门主席台上。

负责挂国徽的8个人都是根红苗的熟练师傅。指挥部要求他们把自己的名字都写在国徽背面,以示负责。这种做法一直在延续。小陶听说,后来人民大会堂外立面改的时候,每个大理石的背面都写着工匠的名字。

1984年,天安门广场将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作为主要舞台,天安门城楼又被修复了。楼上正厅安装了新型宫灯,室内彩画也恢复了原貌。

当时也有人提出彻底更换葵花瓦,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最后,邓小平做了一个决定,说:“葵花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就不要改了。”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龙瓦逐渐取代了破损的葵花瓦。但是,似乎直到今天也没有彻底改变。

毛主席在天安门主席台上。

1994年,挂了35年的红灯笼正式退役。这八个大灯笼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灯笼。在开国大典之前,起初,我找不到能系这么大灯笼的人。后来,一个叫“尹作斌”的人敢于接下这份工作。

当时尹作斌的儿子才十多岁,每天负责给父亲送饭。

不曾想,三十年后,他在北京家喻户晓,不仅在前门卖大碗茶,还开了一家“老舍茶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尹作斌的儿子是尹胜喜。

1995年,天安门门退役的一对红灯笼被拍出1300万元的高价。可惜买家不是尹圣希,不然就另说了。

天安门广场,以其500多年的丰富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关注度和魅力,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