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洋化妆品价格高 本土品牌中低端求生

涨价现在几乎是老百姓天天挂在嘴边的事情。从最麻烦的涨价,到每天的米面油涨价,几乎所有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都在堆积。

虽然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频繁约谈各行业协会,试图用“约谈”的行政手段平抑物价,但这些企业迫于舆论压力,做出了暂时不涨价的承诺。但“面试”期间,双方的凳子还是凉了,势必每年涨价的洋化妆品又开始了新一波涨价。先是雅诗兰黛中国宣布提高部分产品零售价格,随后联合利华、宝洁、欧莱雅、安利等外资品牌也表示将于近期实施涨价。据悉,自7月1日起,雅诗兰黛集团旗下雅诗兰黛、倩碧等品牌化妆品正式调价,涨幅普遍在8%至10%。除了雅诗兰黛和倩碧,MAC、悦木之源等品牌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基本上每个品牌都有10到20个品类的产品涨价。

然而,在如火如荼的涨价风席卷中国的同时,中国本土日化品牌却呈现出与涨价风相反的趋势。去年12月至今年6月,日化行业前“老大”梅婷在沉寂数年后高调复出,用免费赠送138元润肤霜、任意产品198元买198元玉露的绝招,在业内掀起了一场免费加买赠的风暴。很多本土日化品牌措手不及,然后很多本土品牌,包括金佰利,伯氏,冰美人,韩后等。推出了类似的送礼物和买礼物的活动。我们本土日化品牌在前几年的打折促销战之后,再次陷入低价价格战。

一方面国外化妆品价格居高不下并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本土化妆品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只能以低价取悦消费者。也是日化产品。为什么一个理直气壮的说涨价,一个只能换个方式降价?

分析人士指出,外资化妆品与本土化妆品完全相反的局面,与企业自身实力、销售策略、市场定位、产品生产地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就企业自身实力而言,中国日化行业从起步到发展只经历了短短的30多年,本土日化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无法与有上百年历史的国外日化企业相比。因此,本土日化企业走的是占领低端市场的路线。

就全国对水产品的消费而言,目前国内中低端日化市场消费者数量最多,份额最大。中低端日化市场进入门槛低,大量本土日化企业诞生,中低端日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中国地域跨度广,消费者数量多,造成了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不同。而本土企业实力相差无几,产品不可避免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自然没有一家本土日化企业可以独霸全国,只能无序进入价格混战。

一位在美国经销某进口品牌化妆品的销售经理表示,化妆品品牌必须分高、中、低档,高价产品必须有相应的消费群体。“进口化妆品在中国市场处于高价策略,中国的消费者都相信一分钱一分货,低价产品只能让自己贬值。因此,国外化妆品公司对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价格控制非常严格,不会轻易大幅调整零售价格。”

其次,进口化妆品国内分销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事实。在大多数城市,外国化妆品大多处于首要位置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