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谜尚关店启发:国外品牌与代理商之争|

图说:米莎和香港的店都关门了。

(更加美丽网特文/梁桂怡)本月2日引起化妆品行业广泛关注的“Missha米莎香港店关店事件”终于有了官方回应。7月7日下午,米莎中国分公司向各大媒体发表声明,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说明。

声明:中国神秘方上澄清关店事件不是米莎总部的决定,而是米莎和港方代理人的行动。米莎代理的母公司(旭东(郑达)有限公司//郑裕彤(清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工行业。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该公司造成重创,导致其资金链断裂,突然宣布破产。该公司的所有业务已经停止,包括米莎和香港的商店业务。但代理商在决定停止香港米莎的运营时,并没有提前与品牌商协商,米方上表示,事发前他们并不知情。

奥秘承诺,香港代理商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会影响到在米莎做生意的其他客户以及米莎的品牌形象。他们将尽快在香港和澳门寻找新的代理商,恢复香港业务的全面运作。米莎公司强烈谴责这家代理商没有提前与品牌商协商,至今没有向公众做出任何解释!

其实国外品牌和中国代理商之间的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米莎香港全线关店”让这个矛盾浮出水面。

描述:米莎遭受经纪人的毁灭。

信息不对等,两地价格相差两倍。

Missha于2000年在韩国成立。一开始是以网购的形式运营。它于2002年开设了第一家概念店,并于2004年12月进入香港。除了零售,米莎还在香港提供化妆课程。可谓是香港流行韩妆品牌的开创者。

据香港媒体报道,2日,米莎和香港的所有店铺和专柜突然停业。香港所有20家分店和百货公司柜台都被关闭或封锁。商品和陈设完好无损,只有部分分店贴出了停业通知。不过,在关闭前,米莎和香港在圣诞节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包括用50元兑换价值高达728元的幸运包。missha的韩国总部作为领导,对这么大的动作竟然一无所知,这实在令人担忧,可见missha与代理商之间沟通的不足。

进口商和中国人之间做生意的观念会因地区而异。而距离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他们很难把握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如果品牌商和代理商的联系不够紧密,这些品牌进入中国后,对中国化妆品行业供应链长的特点不够了解,希望尽快打开中国市场,那么就会出现问题。

米莎关店后,香港网友热议。有女网友反映,米莎和香港的产品刚开业时还算实惠,后来越来越贵。香港的购买价格是韩国的两倍多。香港和韩国销售价格不对等,导致很多消费者干脆选择代购,实体店无人问津,严重影响经营。

不同的品牌和代理商有不同的利益。

“不要在中国找总代理,不要给韩国人代理,不允许代理在网上卖产品……”4月,在四川成都举办的成都艺博会国际展区,一个韩国二三线品牌的展台上,该品牌的韩国创始人安杜林先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的“三不”原则。由于语言沟通障碍,安先生很难向前来询问的代理人解释清楚这个道理,所以最后询问的人都只是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据安度林介绍,2008年,他在中国尝试中国总代理模式,2009年被中国总代理欺骗,导致他在2010年和2011年对中国贸易失去兴趣。至于“不代理韩国人”的“偏见”原因,安杜林解释说,韩国人经常去韩国,把韩国的产品转卖给中国,扰乱了市场;而“代理商不得在网上拿货和销售”也是re

中国当地代理的都是韩国品牌。如果品牌商在中国市场投入少,代理商商会认为我只是一个代理商,希望有利润回报,所以我不会投资我代理的韩国品牌作为自己的品牌。在韩国品牌的选择上,会考虑实力不错的厂家直供,但从终端卖场的角度来看,这未必是好事。厂家直供不如代理商提供的及时服务,终端店的反应也未必能被韩国厂家理解。总的来说,由于语言、文化、经营理念的差异,以及双方的不信任,整个供应链不同环节所涉及的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这些复杂性也导致了很多进口品牌在中国面临困境。

描述:品牌所有者和代理商必须讲述的故事。

米莎商店关门是为了激励外国品牌这么做。

中国化妆品公司卡拉卡拉(KALAKALA)总裁李春雨表示,“我们应该从香港米莎(missha)停业事件中吸取教训”。李主席强调,“在中国的大都市如香港、北京、上海等。现在很难增加利润,因为费用急剧增加”。“在这里,随着房地产和股票泡沫的消退以及增长率的停滞,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中等价位品牌畅销的条件消失”。LG经济研究所最近的报告指出,必须关注本土品牌崛起、网购剧增的现象,包括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小米”。

了解中国市场,听取中国代理商的意见,提高他们的支持,是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必须采取的第一步。

米莎米莎关于香港门店关闭的官方声明

让欧美大牌走下台。韩妆为什么这么牛逼?

Missha关闭韩国美妆品牌全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