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店20秒
万事开头难。对于进店的消费者来说,刚进店时的第一感觉,即直观感受,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在这家店购物。
毕竟人是有感情的。消费者刚进店的时候,会立刻对店铺和销售人员形成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很快就会固化。如果这种感性认识是积极的,那么后面的销售人员就会相对轻松很多。在积极的情感知识基础上,他们会建立起信任感,逐渐引导消费者说出自己的需求,促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最终形成购买。如果这种感性是负面的,那就麻烦了。后期的销售人员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逐步让消费者消除误解,重新建立正面的感情,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进入购买流程。技术能力差一点点,不改正,上门业务只能无奈的跑路。
甚至可以说,顾客进店的第一步和在店内的第一眼就形成了直观的感受,这也决定了购买概率。根据笔者自己多年在店里的观察,这种刚进店的直观感受的形成,就像20秒。也就是说顾客进店的前20秒直接决定了成交概率!
作为专卖店,你可以在这20秒内努力,相关的工作会做得更细致。如果20秒顺利通过,后面就轻松很多了。那么,在这短短的20秒时间里,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1.视力
视觉是人们感知外界环境的第一通道,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消费者能看到什么,消费者看不到什么。
所以要从店铺入口的布局入手。毕竟消费者在决定是否进店时,往往要看店外的一些基本情况,店内招牌是否平整,LED屏幕是否闪烁或有黑点,店外地面是否平整,地面是否有积水或垃圾,地面是否有干净的迎宾垫,大门两侧是否有拖把、扫帚等清洁用品,店内是否有旧机器需要维修。
况且店不是大商场,没有深度。走几步左右就能一眼看到。所以店面的整洁度,商品区块的划分,宣传资料的设置,销售氛围的营造,专业性的打造等等。如果在版面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能让消费者在20秒内直接感受到,就更好了。这个具体的构造方法会在另一篇文章中描述,不再赘述。
而且店内光线也是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除了一些强调情调的专卖店,大部分专卖店的灯光设置都应该是明亮的,让消费者感觉通透。考虑到效果,夏季宜用白光等冷光,冬季宜用橙光等暖光。当然也不要太亮,这样消费者会觉得刺眼。所以这也是现在专卖店装修大多采用折射照明的原因。
2.温度
视觉之后,感受外界环境的第二步是温度。店里的温度对吗?在人体舒适温度下是否稳定?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夏天消费者进店,期待的是店内凉爽的空调。冬天进店,也期待店内的暖气。
3.气味
关于店家的味道有三个问题:有没有味道,气味和店里的商品是否匹配,有没有让客人不愉快的气味。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证店内没有异味。如果有销售氛围,可以有意添加一些与店内商品相匹配的口味。比如化妆品店有香水,电器专卖店有淡淡的纸箱和塑料味,沙发店有皮革味。比较麻烦的是店里的气味,比如垃圾桶里吃剩的食物的味道,霉味,烟味,售货员的脚臭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长期在店内工作的销售人员,对店内的气味早已麻木,无法感知店内当前的气味是什么,或者有什么异味。他们认为商店里没有气味。出于安全考虑,店家需要定期邀请外人(甚至是隔壁店的销售人员)来店里感受是否有异味。
如果比较重视的话,还可以增加门店的空气质量指数,设置空气净化设备,让消费者进店后立刻感受到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注意力集中。
4.地面
消费者走进一家店,踩在地上,也有一个感觉问题,一个是平不平,一个是软不硬。首先,地面上必须有坑洞或台阶,否则消费者踩在地上会立刻不高兴。然后,就是地面软硬的问题。松软的地面会让人感觉有点不真实,降低敏感度。可以在你进店的区域,高档商品,消费者坐下来谈判的区域,收银区铺一些地毯,形成一个软地面,会降低消费者的敏感度,增强他们的感性,方便业务人员与他们沟通。
5.有人
消费者进入专卖店后,往往不会先看货,而是会在店内寻找人。如果看不到人,消费者条件反射会想到退出,或者认为店铺经营不善,上班时间找不到人。所以收银台的员工在桌面玩手机,业务人员躲在角落聊天,或者蹲下来整理货架上的商品,都会让消费者误以为店里没人。
6.打个招呼。
消费者进店,不管看不看,还是有一定的购买意向。进店后,当然希望店家对我的到来有一个快速积极的回应。从执行的角度来说,是打招呼的事情。
消费者进店后,销售人员需要快速打招呼,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向消费者释放积极的欢迎信息。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全店的销售人员一起打招呼,这样可以在店内营造一种欢迎的氛围。
这里有个小建议。可以考虑在门店门口安装感应门铃,当有消费者进店时,感应门铃可以迅速发现,及时播报“欢迎光临”。这也是为了提醒店里的员工,有客人来了。
7.声音
进店后,也就是进入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至少,要和街上嘈杂的声音分开。因此,消费者进店后,尽量保持关门状态,减少外界噪音。
在店内也要注意是否有不和谐的噪音,如不合适的背景音乐、员工在电脑或手机上玩游戏的声音、某类电器设备噪音过大、滴水声,甚至业务人员之间大声交谈、打电话等。
8.就…而言
现场硬件环境可以直接付费。但消费者进店后,除了看现场硬件环境外,会更看重店内工作人员带来的感受。
消费者进店后,自然会受到销售人员的关注。那么,他们是如何关注的,也是消费者会考虑的问题。销售人员最起码要有笑脸,有相应的肢体动作,有欢迎词。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进店后,销售人员确实要面带微笑,看着顾客,与顾客保持眼神交流。但是不要乱看这些眼睛,只能看消费者的眼睛。如果销售人员上下打量消费者,估计消费者会觉得不舒服。
9.观察顾客进店的20秒。
顾客刚进门,销售人员在这个阶段无法了解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和需求。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快速观察消费者的外在,初步了解消费者的心情和消费水平,例如,通过观察消费者的嘴唇和手的动作,分析消费者当前的心情;通过牙齿、发型、个人物品、饰品、鞋子,可以计算出大致的消费水平;通过进店后的行走速度和路线方向,基本算出顾客的进店意向,详细方法另文描述。这种快速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让销售人员对消费者的基本状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可以建立一个基本的类型,为下一步接待方式的选择打下基础。
上面提到的九个方面,基本都是在二十秒内出现或者完成。基本内容如下:
作为专卖店,从进店的人流量来说,自然比大卖场要好。因此,对进店的消费者做好精细接待就更加重要了。如果在进店的前20秒把握好这个消费者,相关对接工作就会到位,让消费者迅速建立直观的正面感受;同时也让销售人员快速建立起对消费者的类型识别,后期的销售工作自然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