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化妆品牌top10 宝洁等欧美品牌败退
日前,上海家化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财报。在国内首家化妆品上市公司的最新报告中,中怡康的这个数据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2016年上半年百货商场化妆品(护肤化妆品)品牌Top10都是谁。
中怡康的百货数据是基于全国38个城市百货商场化妆品专柜的销售情况,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本土品牌排名持续下滑,P&G彻底输给前十。
2014年以来,百货商场护肤/彩妆品牌的市场份额排名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变化:
1.Top4品牌基本稳定。从2014年到2016年上半年,兰蔻和雅诗兰黛一直处于前两位,欧莱雅和奥布里一直处于第三和第四位。
2.本土品牌的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中国本土品牌中只有一个品牌——佰草集能够进入百货Top10品牌的阵营,而据上海家化介绍,佰草集是百货Top20品牌阵营中唯一的国产品牌。但根据数据排名,佰草集的排名一年下降一位。
3.韩国品牌势头越来越猛。今年上半年,爱茉莉太平洋的兰芝品牌继续占据第7位,兰芝的姊妹品牌悦诗尹峰也挤进百货渠道Top10阵营,超过兰芝,一举跃升至第6位。
4.宝洁的品牌全部输给了前十阵营。今年上半年,P&G的SK-II和玉兰油双双跌出前十阵营。他们在2015年分别排在第9和第10位。
5.同时,欧莱雅集团旗下的科颜氏位列前10,多了一位专家。2014年,欧莱雅集团原美宝莲品牌排名第十。截至目前,欧莱雅集团已有三个品牌进入百货业品牌Top10,仍是百货业最强的化妆品集团。
欧美品牌急剧下滑。
单看排名可能已经足够了,但平管峻还想看得更远。具体的品牌实力和变化趋势呢?
这张表显示了百货店前10大阵营市场份额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兰蔻和雅诗兰黛在百货商场的压倒性优势。从目前的份额分布来看,兰蔻和雅诗兰黛的地位短期内难以被取代。
同时,前10大百货品牌份额占比超过2.8%。2015年SK-II和玉兰油分别以2.5%和2.4%的份额排名第9和第10。今年这个数据已经无法进入前10。
而整体排名前10的品牌却瓜分了百货商场45.7%的市场份额,可见百货商场的集中度非常高。从2015年Top10品牌总份额占比45.1%来看,可以看出百货的品牌份额集中度越来越高。
大品牌的份额越来越大,对于百货商场的其他边缘品牌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小品牌,尤其是国产品牌,要想扎根百货,压力会越来越大。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国产品牌可能面临机遇。我们来看看2016年上半年百货商场Top10品牌市场份额的走势:
上海家化最新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百货(护肤、彩妆)增速为-3.5%,逊于化妆品专卖店的6.3%。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大牌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不同情况的下滑。
我们可以看到雅诗兰黛、欧莱雅、迪奥和香奈儿的市场份额都在下降。尤其是雅诗兰黛,其市场份额下降了1.6%。兰蔻今年遭遇了巨大的公关危机,但上半年市场份额仍呈上升趋势。2015年,兰蔻和雅诗兰黛在百货商场的市场份额比2014年下降了0.4%。
而且除了欧莱雅集团的三个品牌和爱茉莉太平洋建设集团的两个品牌,雅诗兰黛、LVMH、资生堂、上海家化、香奈儿都在其中。前10位分别由7家公司担任,相互制衡也可以避免寡头的存在。
上述巨头份额下降,是否意味着本土品牌的机会更多?现在国内很多本土品牌都想改变原有的品牌形象,挤进百货商场。虽然这个渠道还是大牌主导,但是并没有超级巨头可以一手掌控这个渠道。由此看来,中国的消费者在选择上是多元化的,欧美、中国、日韩的品牌都有,而中国本土品牌可以在夹缝中求发展。
韩国品牌继续受欢迎,爱茉莉瓜分了一个TOP10品牌。
在之前分析2015年百货店Top10品牌份额的文章中,品管峻曾推测,欧美大牌的市场份额下滑,很可能是韩国品牌与欧美巨头旗下其他品牌的抢夺所致。
首先,2016年上半年,兰芝的市场份额增长了0.2%,而悦诗尹峰增长了1.8%。他们加起来的市场份额高达2%,几乎相当于瓜分了玉兰油这么大一个品牌的份额。
另一方面,欧莱雅集团旗下的科颜氏品牌获得了0.5%的市场份额。虽然欧莱雅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了0.2%,但欧莱雅集团通过增加兰蔻和科颜氏的品牌份额,弥补了整个集团在中国百货渠道的损失。
可喜的是,今年上半年本土佰草集品牌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持平。2015年,基本上只要不下降,就意味着地位的提升。